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tài) - 坤若新聞

|
|||
發(fā)布時間:2014.09.05 新聞來源: 瀏覽次數(shù): | |||
虛擬運營商為什么帶不來通訊革命 2013年工信部決定引入民營資本進入移動通信轉售業(yè)務,當時這項決定是被認為打破長期以來三大通訊公司壟斷局面的有效手段。于是自2013年12月第一批虛擬運營商牌照批準之后,在短短的8個月時間里面陸續(xù)又有兩批民營企業(yè)獲準從事“虛擬運營”業(yè)務,而虛擬運營商所獨有的170號段,也在2014年3月開始正式問世。 當虛擬運營商真正開始獲批行動之后,通訊市場立刻出現(xiàn)了以阿里、京東為代表的一批企業(yè)先后推出了特色通信服務,甚至于京東通訊直接將套餐放在網(wǎng)上讓消費者進行投票選擇確定,這在之前的三大通訊商壟斷之時是想都不能想的事情。而后期虛擬運營商的出手也越來越狠和越來越有針對性,例如,蝸牛移動推出“免卡”概念,資費更低且流量不清零;阿里通信推出的“親”卡實現(xiàn)了話音部分和流量部分靈活轉換;愛施德甚至推出消費者個人定制化套餐服務。這些舉措無疑都打在了三大巨頭的痛處。 當民營資本大舉進入通訊市場之后,預期中所帶動的“鯰魚效應”卻沒有按時的呈現(xiàn)出來,一時間市場風云再起,甚至出現(xiàn)了遠特通訊疑似轉讓虛擬運營商拍照,迪信通借虛擬運營商牌照港股上市等一系列事件。以至于有專家斷言中國虛擬運營商完全是為了炒作概念,不會真心來做,所以虛擬運營商所帶來的通訊革命必定不會出現(xiàn),那么現(xiàn)實真的是這樣嗎? 寄人籬下 所謂虛擬運營商,是指與電信運營商在某項業(yè)務或者某幾項業(yè)務上形成合作關系的合作伙伴,它以自己的品牌面向最終用戶提供服務,擁有自己的計費系統(tǒng)、客服號、營銷和管理體系。自2013年第一批虛擬運營商牌照發(fā)放之后,中國消費者除了三大運營商(電信、移動、聯(lián)通)之外,終于有了更多電信運營商可供選擇。 但是如果使用過170號段的朋友都很清楚,第一次安裝170卡的時候,手機屏幕上依然會跳出中國聯(lián)通/電信/移動的字樣。恰恰是這樣一個微小的細節(jié),就再明顯不過的呈現(xiàn)出現(xiàn)在虛擬運營商的窘境。名義上的運營商,實際上也無非就是寄人籬下的代理商而已。對于消費者而言,只是多了一種套餐的選擇和一個170的號段而已,所以一直以來被認為夸大的“鯰魚效應”因為受制于人,所以并不明顯。 引用一位虛擬運營商人士的觀點,我們無論如何創(chuàng)新,基礎網(wǎng)絡總是三大運營商的。兩者間不是平等的競爭關系,而是業(yè)務的上下游關系。所以,虛擬運營商也就是“錦上添花”,服務于三大運營商照顧不到的地方。至于“攪局”,還不至于。 落地無聲 根據(jù)艾媒咨詢發(fā)布的《2014中國虛擬運營商客戶關注度研究報告》顯示,用戶對虛擬運營商的了解程度還很不夠。其中,22.8%的手機用戶聽說過但不了解,62.9%的手機用戶根本不知道虛擬運營商是何物。雖然在2014年3月170號段正式開始出現(xiàn)的時候,虛擬運營商熱鬧了很長一段時間,可以因為時間的轉變,虛擬運營商落地之后的聲響就變的越來越小,成為了小眾群體之前的小眾市場代言人。 雖然虛擬運營商的套餐非常具有吸引力,但是因為宣傳的疲軟性,至今仍然不被人們所知。艾媒咨詢所公布的數(shù)據(jù)也是僅僅針對于大城市手機用戶的調查,其實真真在三線城市一下,個人認為艾媒咨詢的數(shù)據(jù)將會變的更難看。甚至可能會出現(xiàn)在一些四線城市中,虛擬運營商的認知率不到10%的可能性,而如此低的品牌認知率又怎能使得虛擬運營商們具有向三巨頭挑戰(zhàn)的可能性呢? |
|||
本文共分 1 頁 | |||
下一篇:北京聯(lián)通網(wǎng)速峰值可達150M全面開啟4G業(yè)務 | |||
上一篇:手機信號鐵塔公司啟動各省級分公司副總經(jīng)理選聘 | |||




相關產(chǎn)品

- 家用手機信號放大器
- 安裝推薦手機信號放大器
- 工程配件
- 電信(CDMA)手機信號放大器
- DCS1800微型直放站
- 3G微型直放站
- ..
- ..
- ..
- ..
- ..
- ..
- ..
- ..
- 手機信號放大器
- 直放站



